淡談琴弦 |廣流古琴

1977年,美國宇航局向太空發射了一張鍍金唱片,
收錄了地球上各種自然與文明的聲音,
其中就有古琴家管平湖演奏的《流水》,
與莫札特的魔笛、貝多芬的第五交響曲等等,
一同流浪在太陽系,遙遙數光年,
像個渺小的世界的禮物,期待外星人發現。
古琴文化醞釀已有數千年,才能如此脫穎而出,
俗話說,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,
這準備的功夫,可能無人能出其右。

道家在《老子》中提及:「大音希聲,大象無形」,
即指最完美的音樂是人們難以聽聞的;
最浩瀚的形體是人們不見行跡的,
於是修道將一切都遁循自然,天人合一,
其精神上的逍遙神遊,如同古琴彈奏般講求人琴一體。
而中國十大古典名曲中,琴曲就有七首,
記譜的方法,唐代以前是用文字,
與迄今所知最老的古琴譜-《碣石調·幽蘭》,
同樣以詳盡的敘述為主軸,十分彌足珍貴。
晚唐後發展出減字譜,把文字簡化成符號,
宋代工尺譜廣泛流行,而後也有簡譜與五線譜的出現。

5-1聽琴
佛教則在《琴論》一文中引入:
「攻琴如參禪,歲月磨練,瞥然省悟…」
比喻奏琴如坐禪,生活點滴中處處見佛心,
甚至有專門闡述佛教內容的琴曲-《普庵咒》,
其旋律空靈肅穆,可普安十方、消災解厄。
李白也曾作《聽蜀僧濬彈琴》一詩,
可見琴僧的活躍,使宋代還獨立出僧人琴派。
但明政崇尚道教,漸漸打壓排斥佛教,
認為佛曲與僧人皆來自古印度蠻夷之邦,
連鄭衛亂世之淫聲也不比如此,
而最令人哭笑不得的理由,竟因為僧人毛髮不全,
不符合彈琴者須洗手焚香、寬衣凈面的準則,
指其有污雅品,牽強的讓人覺得小家子氣。

總之每當隔朝換代,審美和流行也順應其變,
就像宋徽宗不僅擅書長畫,更熱愛琴藝,
曾廣羅天下名琴,珍藏於特設的“萬琴堂”。
而根據演奏風格、師承淵源等關係,
各式琴派林立,各有其名聞遐邇的主題曲,
就像江湖武林中,門派自擁高手,
你使《瀟湘水雲》,我回《平沙落雁》;
他打出《胡笳十八拍》,彈指頓挫間竟也難分勝負。

《碣石調·幽蘭》現藏於東京國立博物館:
http://www.tnm.jp/modules/

發表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