歲月古韻,五彩瓷藝

五彩瓷是透過複雜而精細的製作工藝,以及豐富多彩的色彩表現,呈現出歷史的韻味和文化的繁榮。

「五」意為多數,常見的是紅、綠、黃、藍等色,上彩是裝飾瓷器常見的工藝,而根據燒造時,加彩順序的不同,分為「釉上」和「釉下」兩種(圖1)。

中國早在宋金時期便有釉上彩瓷出現,隨著燒製技藝進步、釉料組成的改變,五彩瓷在明清時期達到高峰¹,明萬曆時期,文學家沈德符所著《敝帚齋餘談》中寫道:「本朝窯器,用白地青花間裝五彩,為古今之冠。」² 表示萬曆年間五彩瓷之鼎盛。(圖2)

五彩瓷的製作工藝,在歷史中呈現多樣化的發展。清中期的陶瓷專書《南窯筆記》中提到:「成、正、嘉、萬俱有鬥彩、五彩、填彩三種。先於坯上用青料畫花鳥半體,復入彩料,湊其全體,名曰鬥彩。填者,青料雙鈎花鳥人物之類於坯胎,成後復入彩爐填入五色,名曰填彩。其五彩則素瓷純用彩料畫填出者是也。」,此時鬥彩之說初現,此前皆稱為五彩,並無細分。

今學者葉佩蘭於《”鬥彩”與”青花五彩”的區別》一文中表明,《南窯筆記》中的「鬥彩」較似現今的青花五彩,而「填彩」為鬥彩,「五彩」為純釉上五彩。³ 並解釋如今所說的鬥彩、青花五彩皆為「釉下青花」與「釉上彩」的結合,兩者的不同在於,鬥彩用青花勾勒輪廓,而青花五彩是根據紋飾,將需要以青色表現的部分畫出來。「釉上彩」的部分:鬥彩以「點彩」、「填彩」等方法上色;青花五彩則是在青花以外處,加以彩繪圖樣。

實物解析:為能更具體且直觀地表達兩者之不同,下文分別舉「大明成化鬥彩雞缸杯」和「五彩雙耳三足爐」為例:

雞缸杯以青花淡勾公雞、雛雞輪廓,以礬紅和綠、黃釉等色填彩,青花線條及釉色相得益彰,整體和諧相融,雞紅冠綠尾栩栩如生,一旁月季嫣紅、枝葉淺青柔綠相襯,可見成化鬥彩的細緻。

五彩雙耳三足爐,其梅幹耳旁延伸下的浮雕梅花,為釉下青花,自成一體並無釉上彩點綴,梅花浮雕造型別緻,頸部的回紋及爐身的祥雲、雲龍紋以礬紅和綠、黃釉等做釉上彩,深紅做龍、淺紅做雲,整體色彩鮮明協調。

這兩個例子生動展示鬥彩和青花五彩在施彩方法和效果上的區別。

📔參考資料:

1.《北京藝術博物館的彩繪瓷·五彩瓷(二)》北京藝術博物館,線上資料 http://bjartmuseum.com/ybdt/2007.htm(檢索日期2024年2月7日)

2.《叢書集成續編》敝帚齋餘談 p301,「線上資料」https://upload.wikimedia.org/wikipedia/commons/c/cc/%E5%8F%A2%E6%9B%B8%E9%9B%86%E6%88%90%E7%BA%8C%E7%B7%A8%EF%BC%88%E5%8F%B0%EF%BC%89214.pdf(檢索日期2024年1月10日)

3.葉佩蘭 《“斗彩”与“青花五彩”的区别》故宮陶瓷論壇 p87-90,「線上資料」https://www.dpm.org.cn/ceramics/talk/205715.html(檢索日期2024年1月10日)

📔圖片資料:

1.清 青花五彩花卉紋瓶,國立故宮博物院,「線上資料」https://antiquities.npm.gov.tw/Utensils_Page.aspx?ItemId=313287(檢索日期2024年1月17日)

2.明成化 鬥彩雞缸杯,國立故宮博物院,「線上資料」https://theme.npm.edu.tw/opendata/DigitImageSets.aspx?sNo=04012181(檢索日期2024年1月10日)

3.清雍正 琺瑯彩梅竹碗,國立故宮博物院,「線上資料」https://theme.npm.edu.tw/opendata/DigitImageSets.aspx?sNo=04032914&Key=%E7%90%BA%E7%91%AF%E5%BD%A9%E6%A2%85%E7%AB%B9%E7%A2%97&pageNo=1(檢索日期2024年2月15日)

4.清順治 青花釉裏紅魚紋盤,國立故宮博物院,「線上資料」https://theme.npm.edu.tw/opendata/DigitImageSets.aspx?sNo=04030267&Key=%E9%9D%92%E8%8A%B1%E9%87%89%E8%A3%8F%E7%B4%85%E9%AD%9A%E7%B4%8B%E7%9B%A4&pageNo=1(檢索日期2024年2月15日)

5.五彩雙耳三足爐,浮生文物藝術空間藏。

6.宋 三彩刻劃兔纹扇形枕,北京故宮博物院,「線上資料」https://digicol.dpm.org.cn/cultural/detail?id=9363a7ce14334615af0e959409ef90e3&source=6(檢索日期2024年2月7日)

發表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