浮生典藏—虎骨酒

喝的不是酒,是象徵:同仁堂虎骨酒

中土中醫文獻中提及虎骨,以陶弘景(456 -536)《 本草經集注 》為最早,而唐代王燾《 外台秘要》與孫思邈《千金藥方》,則更詳細的記載當時虎骨藥酒的製作方式。唐宋時期虎骨酒的配制,與現代不同,使用的酒精,為濃度含量約10%的黃酒,純度不高,並兼用米、紅麴共釀,希望能浸出更多的虎骨成分。這種狀況在元代產生了改變,元代時期出現了燒酒,其酒精含量更高(約65%以上),也加長了藥酒的保存時間¹。

#虎骨酒 的成分,並不僅是虎骨與酒,除此之外,可見#複方(以多味中藥材所組成)的虎骨酒,若從中醫文獻來看,其方劑內容並無一致性,而近代的虎骨酒則多半是沿用清代的處方。當中又以同仁堂虎骨酒最為知名。1993年中國禁止虎骨用於製藥,除去醫療用途,成為#歷史保存或#展示財富的象徵。值得一提的是,25年後,中國於2018年有限度的鬆綁虎骨貿易²,而市場上亦有以其他大型貓科動物(如圈養獅)的骨頭來代用之情況,相較於獅骨,虎骨仍具有文化上的優勢,未來可透過對「動物福利的重視」、「醫藥研究發展」、以及「替代品的接受度」等角度,再進一步觀察³。

📝 汲汲濟世,競競小心:同仁堂小介


#北京同仁堂 歷史悠久,經過長久發展,現成為擁有股份、集團化的企業。創辦人#樂顯揚,於清康熙八年(1669),創立同仁堂藥室。其子樂鳳鳴於康熙四十一年(1702),於北京正陽門外開設同仁堂藥鋪。雍正元年(1723),成為皇帝欽定機構,開始供奉御藥房所需材料及宮廷所需的成藥。#樂鳳鳴於清康熙四十五年(1706)編寫《#樂氏世代祖傳丸散膏丹下料配方》,由於內容為祖傳秘方,另出版《#同仁堂藥目》,作為宣傳產品的手冊。

今最常見的《同仁堂藥目》,是清光緒年間#樂平泉與其夫人共同整理的版本 。書中記載了成藥種類、主治、功效等。民國後樂家後人廣設「樂家老鋪」,與同仁堂使用同一成藥配方,將同仁堂成藥銷往各地。其中較具代表性的成藥為「涼開三寶」的安宮牛黃丸 、至寶丹 、 紫雪,而 #虎骨酒、烏雞白鳳丸也是經典名方⁴。

🙌聲明:本次介紹之老藥酒,僅作為文化傳承作為收藏紀念用途,不得作為藥物使用。🙌

變名潛藏 – 「同仁堂」與「北京市中藥廠」

虎骨酒與 #蛤蚧 (ㄍㄜˊ ㄐㄧㄝˋ) 海馬酒兩件,推估約為20世紀60年代至80年代之間的產品。以紙筒包裝,兩頭以馬口鐵增加密合度。桶外套印三色商標和說明,商標中心可見「北京市中藥廠」的字樣。同仁堂在1966年,因應文革初期爆發的「破四舊」運動,改名為「#北京市中藥廠」,直至1980-1981年重新使用「同仁堂」商標,生產廠家恢復為「北京同仁堂藥酒廠」5

🙌聲明:本次介紹之老藥酒,僅作為文化傳承作為收藏紀念用途,不得作為藥物使用。🙌

📔參考資料:
1.朱晟(1957),〈虎骨酒〉,《中醫雜誌》。
2.陳璽安(2018),《開倒車!中國廢止犀牛角與虎骨禁令》 [線上資料],取自:https://www.apatw.org/project-article/9184,檢索日期:2023年4月5日。
3.Peter Coals、 Tom P. Moorhouse、Neil C. D’Cruze、David W. Macdonald、Andrew J. Loveridge (2020),《Preferences for lion and tiger bone wines amongst the urban public in China and Vietnam》 [線上資料],取自:https://www.researchgate.net/publication/343221986_Preferences_for_lion_and_tiger_bone_wines_amongst_the_urban_public_in_China_and_Vietnam,檢索日期:2023年4月5日。
4.段瑤(2020),《民國時期著名中藥堂及其代表性中成藥研究》,中國中醫科學院博士論文。
5.《問財老字號專題|天下第一奇酒——北京同仁堂“虎骨酒”不可複制的神奇》 [線上資料],取自:https://caifuhao.eastmoney.com/news/20221119124432302658760,檢索日期:2023年4月5日。

浮生典藏—涼茶

龢風徐徐-老涼茶的輝煌與經典

#涼茶 在中國嶺南地區廣為流行。其中最著名的廣東涼茶,因地屬熱帶、亞熱帶季風氣候,造就此處的飲食習慣以清淡為主。涼茶不僅降火消暑、清涼解渴,還能預防感冒,為人們日常生活中的保健飲品。2006年香港、澳門、廣東共同爭取,涼茶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¹。

清光緒年間 #源吉林 涼茶創始人源吉蓀,在佛山了開設三昌顏料店,後因佛山成藥業的興起,繼以「流澤堂源吉林」名義銷售甘和茶等成藥。1898年,流行病在珠江三角洲、粵北、湖南的擴散,由於涼茶在當時被認為具有一定的治療作用,銷售量大增。

民國時期成立專營店銷售,並正式改名為「源吉林號」,在佛山、香港、廣州、新加坡設立據點銷往海外。直到中日戰爭爆發,國內外交通癱瘓,外銷市場呈現停擺狀態。1945年戰爭結束後,時局依舊動盪,涼茶事業因諸多因素而停擺²,直到如今,只留下位於香港上環蘇杭街上的一家老店舖。

浮生典藏:源吉林甘和茶 – 管窺香港早期商業設計風格。

源吉林涼茶除了堅持古法製作外,其「盒中有盒」的設計也堪稱經典。外盒打開後可見裝有十個獨立小紙盒,外部皆以薄紙包折。盒蓋內側印有品牌沿革、商標與產品說明,右側為匾額與碑式的圖樣及說明文字。文字內容提到1898年,流行病擴散至廣東南海、佛山一帶,源吉林家族贈送涼茶幫助了許多人,當時南海獅山孔佛光山敬慎堂的父老,送了一塊匾額,上面寫著「甘露龢風」³,讚揚其藥效及救濟美德。左側為商標、英文版使用方式及適用症狀、下方「香港亞洲石印」六小字,點出此設計出於香港著名印刷公司:香港亞洲石印,此公司成立於1915年,直到1998年歇業,初以設計商品宣傳海報,後跨足商標設計,其客戶有知名化妝品公司廣生行⁴。包裝外盒圖樣設計使用對比的色調,黑底配上白色像是窗花的圖騰、紅底黑字的簡介,讓人很有記憶點。

涼茶不只在嶺南?出國去馬來西亞

十九世紀中期,一隻大象(#Larut)在馬來西亞霹靂州找到豐富的錫礦,揭開馬來西亞錫礦開採熱潮。霹靂州怡保市,位於近打河流域,在西元1880年發現錫礦5,亦是錫礦盛產地。大量華人投入錫礦產業,並建立了商業社區,成為華人的聚集地。

#何人可涼茶 即位於怡保市,創始人何繼昌,1941年從香港華南中醫學院畢業回到馬來西亞,開始涼茶事業。1945年二戰後,他在當時的錫礦小鎮租了一間房賣煮湯類涼茶,顧客中很多是錫礦工人,會飲用涼茶清熱消暑及預防感冒6。1948年,他租下整棟房,前面賣涼茶,屋內生產涼茶,再以小包裝賣給茶室、藥行。並正式註冊成立「何人可救星」商標,在樓面外掛起「何人可救星藥行」招牌。他將店鋪交由妻子打理,自己則以機動方式推廣涼茶。80年代由長子接手,改機械化生產,銷售量大增,並銷往西歐、亞洲、太平洋洲等地區。2005年正式上市馬來西亞交易所,同時繼續研發涼茶種類,像是晚安涼茶等等7。

浮生典藏:何人可涼茶 – 人人可喝,人人救星。


「何人可」源自於何繼昌的姓氏,將「何」字拆開,「何氏出品,人人可喝。」是何人可涼茶的宗旨,沒有特定客群。身為基督教徒,將商標取名「救星」8。1980年轉型為全球製藥公司,現今改名Hovid(原名Ho Yan Hor)及綠葉商標。浮生典藏的涼茶屬於最早期包裝盒子⁵,白底綠葉印花,中間印有紅字Ho Yan Hor及救星商標,印有中文、英文、馬來文的使用說明。

📔參考資料
1.凉茶 –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[線上資料],取自https://www.ihchina.cn/Article/Index/detail?id=14442,檢索日期:2023年2月19日。
2.段瑶(2020),《民国时期著名中药堂及其代表性中成药研究》,中國中醫科學院博士論文。P108
3.源吉林甘和茶 一個家族的價值承傳 – 大紀元時報香港[線上資料],取自https://hk.epochtimes.com/news/2011-08-26/%E6%BA%90%E5%90%89%E6%9E%97%E7%94%98%E5%92%8C%E8%8C%B6%E2%94%80%E2%94%80%20%E4%B8%80%E5%80%8B%E5%AE%B6%E6%97%8F%E7%9A%84%E5%83%B9%E5%80%BC%E6%89%BF%E5%82%B3-52120115,檢索日期:2023年2月18日。
4.【月份牌】月份牌大師關蕙農[線上資料],取自https://www.wetoasthk.com/%E3%80%90%E6%9C%88%E4%BB%BD%E7%89%8C%E3%80%91%E6%9C%88%E4%BB%BD%E7%89%8C%E5%A4%A7%E5%B8%AB%E9%97%9C%E8%95%99%E8%BE%B2/,檢索日期:2023年2月19日。
5.張義君(2017),《英屬馬來亞霹靂州怡保鎮華人 社會的形成與發展(1888-1941)》,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。
6.Ho Yan Hor Museum[線上資料],取自https://hyhmuseum.com/hyhmuseum-ch/,檢索日期:2023年2月22日。
7.何人可涼茶[線上資料],取自http://www.hoyanhor.com.hk/hoyanhor.php?page=about,檢索日期:2023年2月19日。
8.涼茶專題/第三篇:何人可的故事[線上資料],取自https://changpeilee.wordpress.com/2016/04/11/%E6%B6%BC%E8%8C%B6%E5%B0%88%E9%A1%8C%EF%BC%8F%E7%AC%AC%E4%B8%89%E7%AF%87%EF%BC%9A%E4%BD%95%E4%BA%BA%E5%8F%AF%E7%9A%84%E6%95%85%E4%BA%8B/,檢索日期:2023年2月20日。
5.press reader-何人可涼茶考古記[線上資料],取自https://www.pressreader.com/similar/283854393506600,檢索日期:2023年2月19日。

📜 同治十一年(1872) 三貂社 潘尾仔 立杜賣盡根 手摹契字🖐

📜 古書契:杜賣盡根契字 📜

「杜賣」有「絕賣」的意思,「杜賣盡根契」一詞,便是古時土地完全賣斷所立定的契約形式。1此份杜賣盡根契為潘尾仔為了籌錢創業,以「陸拾貳大員」出售「一叚」的水田地予潘貞皆觀,契約立定於同治十一年(1872年)。所屬田地位置於三貂社 (現今貢寮)一帶,而比照後發現,此處與凱達格蘭族分支巴賽族(Basay)的分佈一致2

💰 土地買賣貨幣:佛面銀💰

古代契約中的字句看似艱深,但實際上,無論是字契、串單或是執照,它們都能歸類出一套相應的格式。以杜賣盡根契來說,除了明列買賣雙方的姓名、土地來源、售出原因等資訊,土地位置、大小和成交價格亦會交由代筆人,寫明於契約當中。此契約內,以「叚」一詞計算交易面積3,一叚相當於「三百坪」的大小。而「大員」以及「佛面銀」則是錢幣單位,兩者的意思相同。4 佛面銀為清朝年間於臺灣北部廣為流通的外國貨幣5,上方鑄有西班牙國王像的錢幣。6說到這,我們能暫時得出──同治十一年,陸拾貳佛面銀能夠買到三百坪水田的資訊。

🖐 獨特手摹印記🖐

而此份契約具特色的部分,在於左方的掌印,它是特殊的簽名模式,帶著賣方與契約同在現場的暗示,中指與無名指中間的縫隙,題寫「尾仔甘願」四字,進一步強調賣方的意願。

那佈滿細節的掌面膚紋,則彰顯其個人特徵與存在,距今150年前,為創業而賣地籌措經費的潘尾仔,藉著此份古文書,留下了鮮明的印記。

資料來源

  1. 契文解字:劉澤民(2020)。《契文解字:解碼臺灣古文書》。臺北:玉山社。P112
  2. 巴賽分佈:馬賽與巴賽皆同義。不過以Google反覆查詢,翻譯為巴賽較為合適。
  3. 契文解字:劉澤民(2020)。《契文解字:解碼臺灣古文書》。臺北:玉山社。P144
  4. 契文解字:劉澤民(2020)。《契文解字:解碼臺灣古文書》。臺北:玉山社。P28、103
  5. 文化部找素材:佛面銀常寫作佛銀,即為鑄有人像之錢幣,為通用於清代臺灣的西班牙、墨西哥銀元。清中末葉以後至乙未割臺為止,臺灣北部大多通用佛銀…
  6. 契文解字:劉澤民(2020)。《契文解字:解碼臺灣古文書》。臺北:玉山社。P103

昔人說事 | 奇鬼妙現 – 溥心畬

釋文:
終南何處隱髥君 儒服還家讀典墳 山鬼相徒從盡僮僕 不須真作送窮文 心畬

鈐印:
溥儒(白文)

鍾馗的出現與由來自古眾說分歧,
一般人熟知的莫不是鎮宅驅魔、鍾馗嫁妹等通俗故事。
在傳統民間道家信仰裡,
對鍾馗有「頂破帽、衣藍袍、束角帶」的描寫,
其貌不揚、虎背熊腰,專責抓鬼除邪;
明朝醫藥學家-李時珍,
引用《爾雅》及《考工記》內容說,
鍾馗同“終葵”,「菌名也,似錐狀」;
明末清初學家-顧炎武在《法器說》中提及,
其為逐鬼法器“終葵”的延伸形象。

其實最早在《唐逸史》中記錄到,
唐明皇於一次犯病夢中,
見小鬼偷竊玉笛與貴妃的繡番囊,實為盛怒,
隨後來了一虯髯大鬼,將小鬼撕扯下肚。
此鬼自稱鍾馗,高祖年間應考武舉人,
最後因貌陋落第,當場羞憤撞死,故蒙賜緣袍,
經過多年物化後,誓為大唐斬妖除魔。
唐明皇夢醒後不藥而癒,
遂招來吳道子,命其繪製鍾馗像,
並昭發天下他有祛邪鎮妖的效用。

再看到作品中兩小鬼,其一單腳穿鞋,
形象恰如典故中所述,
描摹入微生動,躍然於紙。
而鍾馗一反紅袍持劍的通俗印象,
啟用青衣儒袍的文人風格。
三者相互顧盼,眼神交流犀利,
款款流動著靈動的生息,
輔襯自題七言詩貼切的敘述,
更為作品增添新意。

除了畫趣之外,此作也是筆法了得,
線條沒有很細,只有更細,
其著名的游絲書法即能由此窺見。
衣褶勾勒是粗細有致;鬚髮撇畫是絨軟纖柔,
韌中帶有細膩的精準與暢勁,
展現走筆的舒快迅猛,不容一寸潦草怠慢。
設色方面相對簡潔明快,
調性高雅,僅以平塗和稍許渲染。

全幅尺寸精巧,構圖聚焦主題,
於大片空間感中三足鼎立,狀態看似靜止,
然視線隨著帽帶、衣襬的翩飄,角色的方向感,
彷彿感受到行走中微風撫頰而過,
那樣輕柔、那樣若有似無的真實。
同時也能從中體會溥心畬的畫外之音,
渡台後各種鬱鬱寡思,忿忿不平,
都藉著鬼怪妖魔的詼諧與諷刺,
抒發排解,無所設限,
此般曠達反而創造出專屬於他的個人風貌,
充滿另類藝術價值的瑰寶,
這或許是他從未預料到的美好意外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