觀音與小夥伴

一心向善-善財童子

善財與觀音的故事最早可溯源至《華嚴經・入法界品》,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問學求道,其中第二十八參拜見觀音的過程。明清時期《南海觀音全傳》中提到,菩薩想收一對善良敦厚的男女徒弟,土地神訪得善財,自幼出家,未成正果。便讓善財童子拜菩薩為師,菩薩為了考驗善財的真心,便令土地神引眾神仙化作強盜,搶劫燒掠,菩薩假裝避難奔去山岩,失足跌落懸岩峭壁,此時善財童子見狀,也急忙跳下懸岩而亡,脫離凡夫之身,得道證悟¹,伴隨於觀音左右。

素心暮道-龍女

觀音菩薩配置龍女為眷屬的經典依據,源於《法華經》龍女成佛的故事,龍女在佛會聽經得證中轉身成佛。《法華經》中龍女聽法,可即刻成佛,與《華嚴經》的善財童子以凡夫身證入法界,頓悟成佛的思想,在書中多次被提及。《宗鏡錄》認為善財、龍女的示現凡身於一生中成佛,成就佛果甚速,傳遞因果同時,成道度眾生,不出一剎那的思想。《南海觀音全傳》亦闡述菩薩收龍女為弟子的來歷,一日東海龍宮的三太子出來巡海,化作一條金鱗鯉魚,誤入漁網為漁人捕獲,拿至市場上叫賣,菩薩遣善財童子將其買下歸放大海,太子回龍宮後向父王稟告菩薩救命之恩,龍王想送菩薩一顆夜明珠,使其晚上可以誦經,三太子的公主聞得此事,自願擔此重任,公主奉獻明珠於菩薩後,表明跟隨菩薩修行意願,菩薩應可,便與善財童子互稱兄妹,一心向道,長隨菩薩2

孝感動天-白鸚鵡

鳥作為神明的侍從,而鸚鵡被視為聰慧、善解人語的鳥類,更成為佛經中講經傳道的角色3。明代話本《新刊全相鸚哥孝儀傳》的主角是一隻孝順的白色鸚鵡,牠父親為獵人所射殺,母親雙眼也為獵人射瞎,後來鸚鵡便與母親相依為命,鸚鵡出去覓食時無奈又為獵人捕捉,因為牠會吟詩的特殊才能,輾轉流入紳士、太史、皇宮手中,在皇宮時卻假裝不會吟詩,皇帝因此大怒,認為獵人欺君將其處死,鸚鵡見報仇雪恨,便恢復吟詩,皇帝大喜,鸚鵡請求回家見母親,皇帝許之,回家後發現母親已死,悲痛不已的為母親舉行隆重喪禮,其孝行為觀音菩薩感動,將其雙親引度到極樂世界,而鸚鵡跟隨觀音菩薩去到南海4

慈悲為懷-南海觀音

觀音菩薩配置善財童子的造像誕生後,又增加龍女成為觀音菩薩的眷屬,一男一女的脅侍童子,又與唐以來道教神祇常配置象徵陰陽的金童玉女的組合有關,例如在唐代徐彥伯〈幸白鹿觀應制〉:「金童擎紫藥,玉女獻青蓮。」至今民間信仰中,不乏將觀音身旁的善財與龍女,稱之為金童玉女5

觀音菩薩以在東亞適應不同國情產生不同造像,如東土發展出童子拜觀音造像配置龍王、龍女為眷屬,甚至影響西藏、韓國、日本等地。從造像發展脈絡而言,北宋後期發展出童子拜觀音造像,後來又發展出配置龍女為眷屬,其誕生的可能在杭州寧波一帶,南宋寧波外海舟山群島的普陀山觀音信仰影響力漸增,加上民俗說唱關於觀音文學流傳,使得南海觀音信仰成立,明清以來常見的觀音菩薩造像主要即是配置龍女與善財童子為脅侍6

普陀山於十二世紀初成為佛家聖地,島上的潮音洞、善財岩因兩者相距不遠,又具有童子拜觀音之意涵,於是開始與觀音組合,後逐漸衍生成其眷屬。善財龍女相伴於側,上方白色鸚鵡盤旋飛至,乘浪而立或足踏鰲魚,融合了水月觀音、白衣觀音、楊柳觀音和鰲頭觀音的元素,成為如今的海南觀音形象。

📚參考資料:

1.陳俊吉(2020),〈童子拜觀音的水神眷屬〉,覺風佛教藝術學院, https://www.chuefeng.org.tw/article/uExHNfqfLYHv456YY

2.陳俊吉(2020),〈童子拜觀音的水神眷屬〉,覺風佛教藝術學院 ,https://www.chuefeng.org.tw/article/uExHNfqfLYHv456YY

3.于君方著,陳懷宇、姚崇新、林佩瑩譯(2012),《觀音-菩薩中國化的演變》,法鼓文化出版。

4.陳俊吉(2020),〈童子拜觀音的水神眷屬〉,覺風佛教藝術學院, https://www.chuefeng.org.tw/article/uExHNfqfLYHv456YY

5.陳俊吉(2020),〈童子拜觀音的水神眷屬〉,覺風佛教藝術學院 ,https://www.chuefeng.org.tw/article/uExHNfqfLYHv456YY

6.于君方著,陳懷宇、姚崇新、林佩瑩譯(2012),《觀音-菩薩中國化的演變》,法鼓文化出版。

📚製圖參考資料:

1.姚文瀚(清),第七嘎納嘎巴薩尊者[書畫],國立故宮博物院線上Open Data專區,https://theme.npm.edu.tw/opendata/DigitImageSets.aspx……

2.(清-乾隆),琺瑯彩錦地開光紅山水花鳥碟[陶瓷器],國立故宮博物院線上Open Data專區,https://theme.npm.edu.tw/opendata/DigitImageSets.aspx……

🙏🏻觀音變變變👩🏻‍🌾🧑🏻‍🏭👩🏻‍🍳

觀世音菩薩是梵語Avalokiteśvara的漢譯。稱名救難信仰是古印度觀音信仰的起點,肇始於南印度海上寶馬救海難傳說,後經長時間的演變與發展,觀音信仰由「救海難」到「救一切難」,最終以佛典《法華經‧普門品》為總結,形成一套完整的觀音救難信仰系統。觀音信仰於東晉南北朝時期,由印度傳入中國,後來發展出多種系統,例如淨土觀音信仰、般若觀音信仰及密教觀音信仰,但影響民間最深的還是救難型觀音信仰¹。

在《法華經‧普門品》中,描述觀音是能應所遇對象及情況,化現為三十三種不同身份與形象,以救度眾生遠離苦難,該部經典由姚秦鳩摩羅什(344-413)翻譯成中文後,開始在中國流行²。但隨著時間推移,正統的佛教經典不再是觀音信仰的唯一基石,例如該信仰剛傳入中國時,便有觀世音菩薩應驗記的編纂,宋以後與觀音有關的文學作品,如筆記小說、戲曲傳奇、偽經寶卷等層出不窮,這些內容通俗的民間文學,促進觀音信仰在庶民百姓間流傳,成為弘宣觀音信仰的另類手段,觀音的形象也逐漸朝向本土化、民俗化發展,最終形成今日所見三十三觀音造像形象³。時至明清,配合信眾多元的需求,發展出更豐富的觀音形象⁴,今日所要談的鰲頭觀音 即為一例。

🌊觀音與海洋🧜🏻‍♀️

本件木雕觀音頭戴風帽,身著開襟袍服,一手持珠、一手持淨瓶,赤足踏於鰲魚上,為典型鰲頭觀音形象。該信仰興起確切時間已不可考,但觀察現藏於國立故宮博物院由邢慈靜(活動於十六世紀後半)所繪〈觀世音菩薩三十二應身〉冊中一開,即可見觀音立於鰲魚上之描繪⁵,此外觀察出版於明末清初的《觀音大士慈容五十三現象》中〈慈容二十六現〉,除觀音形象與上述版畫一致外,偈語「鰲頭一旦忽擎出」⁶,點出觀音身份,由此可知鰲頭觀音形象最晚於明代已在民間流傳。

值得注意的是,鰲頭觀音、魚籃觀音(又名「馬郎婦觀音」)、蛤蜊觀音、南海觀音等觀音形象,皆非出自佛典,而是透過民間文學形塑而來,這些與海洋、江水物產相關的觀音形象,與明代東南沿海地區海上活動所形成的浙江普陀觀音靈驗相關⁷。普陀山是舟山群島東部海域上的一座小島,因鄰近寧波,為商船必經之路,海上活動絡繹不絕,商人、漁民為祈求出海平安,逐漸形成普陀觀音信仰。明清時期該地觀音信仰達到鼎盛⁸,探其興盛原因與明代海寇猖獗,以海維生的漁民及商船,不僅要擔憂無法掌控的天候,還需防範由倭寇、盜匪所帶來的人禍⁹,只能將心靈寄託予慈悲的化身——觀世音菩薩,也因如此雖該地因官府為防範倭寇多次禁止信眾朝山進香,而造成佛事短暫衰微,但在開放後均能迅速恢復盛況,直至今普陀山香火依舊鼎盛¹⁰。

📚參考資料:

1.侯坤宏(2017),〈觀音信仰的流傳與衍化〉,《人間佛教》。

2.陳清香(1973),〈觀音菩薩的形像研究〉,《華岡佛學學報》。

3.李玉珉(2000),〈慈航普渡話觀音-觀音特展介紹(上)〉,《故宮文物月刊》。

4.例如《慈容五十三現》中的鸚鵡觀音、白象觀音、海潮白衣觀音等。參見林孟蓉(2016),〈論《華嚴經》中「五十三參」之多元意義與文化交涉〉,《2016華嚴專宗國際學術研討會(第五屆)》(會議論文)。

5.李玉珉(2000),慈航普渡話觀音-觀音特展介紹(下),《故宮文物月刊》。

6.林孟蓉(2016),〈論《華嚴經》中「五十三參」之多元意義與文化交涉〉,《2016華嚴專宗國際學術研討會(第五屆)》(會議論文)。

7.陳玉女(2016),〈觀音與海洋-明代東南沿海的觀音信仰〉,《人間佛教》。

8.于君方著,陳懷宇、姚崇新、林佩瑩譯(2012),《觀音-菩薩中國化的演變》,法鼓文化出版。

9.陳玉女(2017),《觀音與海洋-明代東南沿海的觀音信仰》,佛光文化出版。

10.趙洪英、徐亮(2002),〈普陀山觀音信仰的歷史、傳說及其影響〉,《民俗曲藝》。

😇 觀音變相 – 佛教的二創藝術

🖋 經變 🎨 

  觀音信仰源於印度,隨佛教傳入中國,為了傳播宗教教義,將原為文字之經書圖像化。此過程稱經變,經變以形式來劃分可分為「變文」與「變相」兩種,將原本的經文通俗化,僧侶把佛經中的道理和故事,用講唱的方式表現,再寫成稿本稱「變文」。「變相」,指通過藝術手段以繪畫、雕塑等方式,將神變之相展現出來,使宗教傳播對象能更為增多。⓵敦煌石窟,為中國經變最著名的實例,所建佛教相關壁畫、泥塑等為數眾多。其中觀音變相可分為,主述觀音度脫眾生,示現說法情節的〈觀音普門品變〉,與著重觀音自身形象、附加物件,如姿態、所持法器的〈觀音經變〉。⓶

🙏佛典示現 與 三十三相🧯 

  依佛門經典《法華經》中〈普門品〉所述,觀音救世,應所遇對象與情況,示現三十三種化身。觀音經變根據〈普門品〉為本,運用觀音周身環境、持物等象徵手法,將其型態與職能具象呈現,然而,觀音相並非只有一種詮釋,因時代、地域等因素,信仰者對觀音的想像、審美有所差異,進而衍生出不同樣貌。

以下舉例可以看出其變化:《法華經》中述:假使落入火坑,「大自在天身」化火坑成池,民間稱「瀧見觀音」,形象就高山倚岩而坐,眺望流泉飛瀑;若被大水沖走,「宰官身」能使其得淺處,稱「一葉觀音」,形象為乘一葉蓮瓣,浮於水上;「長者婦女身」:假使求金銀、琉璃、珍珠等寶,船舫飄墜羅刹鬼國,念觀音名得解脫,稱「能靜觀音」,佇立岩畔,兩手按一岩上,望海沉思。⓷以瀑布表化火成池,以解遭火難之生命;乘於蓮瓣之上表救水,解遇水難之生命;倚岩望海念船難之人,解風難。

水火之難,在古時同為使民所苦的天災,觀音在東晉南北朝時期由印度傳入中國,因其稱名救難的性質,與時代產生共鳴,並在當時迅速被接受。⓸    而其形象隨各朝各代信仰者的理解與擴充,不斷演變,而現今所見之觀音,已是經過時代糅合的結果,而非一朝一夕之所成。

🔖資料來源

⓵    羅華慶(1987),〈敦煌藝術中的《觀音普門品變》和《觀音經變》〉。敦煌研究。

⓶     史忠平、馬莉(2013),〈莫高窟唐代《觀音經變》中的觀音畫像及相關問題〉。 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刊。

⓷    蔡佩廷(2021),《三十三觀音之繪畫作品分析-以敦煌石窟隋唐壁畫為例》。碩士論文。

⓸    侯坤宏(2017),〈 觀音信仰的流傳與衍化〉。人向佛教學報,第十期。

賞心游物|形之所寓 圖像所明

《後漢書‧西域傳》

世傳明帝夢見金人,長大、頂有光明,以問群臣。或曰:「西方有神,名曰佛,其形長丈六尺而黃金色。」帝於是遣使天竺問佛道法,遂於中國圖畫形像焉。

實東漢永平年間,已有楚王英盛齋戒之祀、信奉佛教之載。西漢向西域敞開的大門,也同時將佛法迎進中土。神仙方術流行的漢末,佛教的弘義尚未傳開,民間只當佛與神仙無異,這來自異邦的神祈與西王母、東王公、飛天四靈等,以各種裝飾圖騰的型態紛紛散入中原生活。

漢朝亡覆後干戈四起、政權更迭,魏晉南北紊亂的世局,瓦解前朝數百年的社會倫理秩序。生靈塗炭,一切朝不保夕,佛教因果輪迴之論,卷起一濤信仰浪頭,中國佛教造像狂潮就此而生。

%e5%8d%81%e4%ba%8c%e8%87%b3%e5%8d%81%e4%b8%89%e4%b8%96%e7%b4%80-%e5%a4%a7%e6%97%a5%e5%a6%82%e4%be%86-%e5%94%90%e5%8d%a1

十二至十三世紀 大日如來 唐卡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像蒙娜麗莎,那耐人尋味輕輕勾起的嘴角,似笑非笑; 敦和的臉龐、月牙般彎彎的眉眼,純淨喜悅又彷若洞悉世間無盡苦厄,視喧囂與沈浮為無物,這抹笑容,則標誌了魏晉的佛像。

若說蒙娜麗莎的微笑,是那把古典繪畫的金鑰,背後的錯置空間,則是那道達文西企圖開啟的二度空間幻覺之大門;佛陀的笑靨,現於最動盪的亂世,與寄彼時藝匠黎庶多少善與美想望,多少對圓滿世界的殷殷念盼?

宗教與藝術,或許超然物外,脫離了實用性,其含藏什麼得以牽引種種探究?這些無事生產的生產,彌足珍貴之處,許在於隱晦又誠實的傳達,不同於平鋪直述的白文,多有一些迂迴、漫著一層幻象。

石質傳來冰涼的溫度,歲歲刻痕留下些些扎手的觸感,泥與塵的氣味仍停留其上,宇宙流轉,借零圭斷璧,今人得重拂昔日塵土,臆想舊日,興許此些感受百年之前已如是?

rr-21-%e9%ad%8f%e6%99%89%e5%8d%97%e5%8c%97%e6%9c%9d-%e5%be%ae%e7%ac%91%e7%9a%84%e4%bd%9b%e9%99%80-%e6%b5%ae%e7%94%9f%e9%81%b8%e5%93%81-b

RR-21 魏晉南北朝 微笑的佛陀 浮生選品

Save

Save

觀之釋疑 | 黃楊木送子觀音

或許你聽過「西方三聖」這個名號,
但多數人只聞其名不知其詳,
中央主尊必為阿彌陀佛,
左、右脅侍分別為觀世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。
而在無垠佛海中擁有32種化身;33種法身相的,
即為慈悲妙善之觀音菩薩莫屬。

相傳觀音為春秋時代一方霸主,楚莊王的三女,
於《妙法蓮華經》中,又有「送子觀音」一說,
求男便生福德智慧;求女則生端正有相,
意外符合現代人對男女孩的喜愛標準。

細觀此像,鑿磨刻劃之工巧伶俐,
觀音髪纏盤桓髻,絲縷順遂柔暢,
纖眉鳳目,法相微笑寧和,
面龐、身形豐盈飽滿,自在半跏坐,
懷中童子一人;背後經書、淨瓶相襯。
而材取古人之嘆,有道是「千年難長黃楊木」,
《本草綱目》記載,「黃楊性難長,歲僅長一歲,遇閏則反退」,
其料縝密勻實,色明黃而逐年變深,包漿郁潤,
加以前人飾彩,玄黑斑斕,雅趣離塵界外。

觀之釋疑 | 明代 銅 釋法觀音造像

歷史背景

藏傳佛教造像藝術史上,成就最高當推明朝宮廷造像,當時主要集中在永樂、宣德時期,故通稱為“永宣宮廷造像”或“永宣造像”。其出自宮中“御用監”下轄的 “佛作”具體製作完成。據史料記載,明朝推崇藏傳佛教,為避免一派獨大,採取“眾封多建”的手法,這使得朝廷中央與西藏各地各教取得更廣泛的聯繫。施政重 心為宗教籠絡政策,對西藏上層僧侶廣行封賞,幾乎來者不拒,而作為賞賜禮物的宮廷造像便十分重要,它在明朝中央政府與西藏地方關係間扮演極為重要的產物。

cd57ae87-9867-4c34-84ee-be970a1fe4c6
明代 銅 釋法觀音 款錢塘陳氏

觀音造像工法嚴實謹練,刻鑄精緻細膩;表皮色呈深褐中微透棗紅、青綠等色調,或上或下層疊,為銅皮歷久歲月,自然氧化所致。其柔髮束高髻,頭戴五葉花冠, 耳璫大而長垂,眉間點白毫,細眉秀目,面龐圓潤寬腴;巾繒於兩側翻卷呈U字形,而胸前、後腰飾掛網狀纓絡串亦繫結成U字。姿態挺拔豐健,腰身收束,著肩搭 帔帛,下披綢裙,衣褶流襬順遂;雙手各施期剋印與禪定印,配臂釧,結全跏趺坐於束腰仰覆式蓮台上,其朵瓣雙層膨飽,弧鼓而立體,上短下長,周身圈飾細密連 珠紋,此為明代獨有風格。全制式樣華麗,工巧絕倫,營造端莊寧秀之形象;通觀比例勻稱協美,時代沉雋風格別具。另於背側後方台座邊條,鐫刻有”錢塘陳氏彥清造”字樣。

四大價值

1 歷史價值

其造像形制完美、工精繁縟,具有典型皇家藝術氣派,有些還有明顯官造記,見證了漢藏民族間密切的文化藝術交流。

2 藝術價值

a.體現了極高的藝術水平,由宮廷御用工匠塑造,細節入微、風格純熟,氣韻生動傳神。
b.藝術風格的創新,於藏式風格基礎上,融入漢地傳統審美情趣和表現手法,學術界稱為“漢藏風格” 或“北京風格”,於藝術史上具有一定影響地位。

3 科學價值

有別於傳統的翻砂法,使用失蠟法鑄造,工藝細膩複雜,涉及冶煉、塑模、制範、鑄造、打磨、鍍金、裝藏等程序。特別是銅材的使用,皆用黃銅, 其為銅鋅合金,質地細密明亮,耐腐性高,在當時有非常先進的意義,因此國外著作將明朝稱為“第二次銅器革命時代”或“銅器的文藝復興期”。

4 宗教價值
造像帶有豐富深邃的宗教意涵,代表藏傳佛教不同的思想理念與精神追求,為研究其教派思想發展和神像崇拜的方面十分重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