淡談琴弦 | 史說古琴

《神奇秘譜》一書為何方神聖?
武俠小說嗎?遊戲攻略?還是五花八門的宗教亂談?
事實上,它是一本很正經的書,它是一本古老的琴譜。
內容由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七子-朱權,
按照年代分為三部份,共收錄六十四首古琴曲,
保存了許多古今名曲的原版本,價值極高,
是現存漢民族最早的琴曲專集。

中華文明五千年歷史,
古琴也不遜色,幽幽轉轉聚足三千年,
遠溯至上古時代,或伏羲或神農,
《詩經》、《禮記》等典籍內都可找到敘述古琴的記載。
當時的琴屬於凡人之上的法器,
只能伴隨著巫師於廟堂祭祀時彈奏;
直到春秋戰國,動亂造成社會階級巨變,
琴才流行於新竄起的知識份子階層。

身為中國最古老彈撥樂器之一,
古琴定名於魏晉,地位居高不減,
雖於唐代稍受胡樂制約,但之後的宋元明清,
依然風華絕代,文人騷客撫之若渴,
因其縛弦七根,又作七弦琴;同時也有絲桐、綠綺等美稱。
除了本身音樂方面的享樂,
古琴融會貫通千年文化與論道,
昇華成一種精神物外的抽象意涵。

FB1-2修

西漢馬王堆出土之琴的構造,
與現存唐代以來的古琴同出一徹,發展相當完熟。
古琴形制通體中空,由正反兩面膠合而成,
上取梧桐;下合梓木,自古便有「桐天梓地」之說,
背板挖龍池、鳳沼,使腹腔得以共鳴,
雙雁足承下、嶽山橫臥頂端,
抽絲為弦,絨穗結繩傾瀉,
外側鑲嵌十三個圓點的徽,如明珠落玉。

弧曲優美的造型,依其頸項、收腰的不同,
區別為常見的仲尼、連珠、伏羲、蕉葉等樣式,
一張師曠式的太古遺音,穠纖合度,獨特出眾,
就曾登上2008年北京奧運的開幕儀式,
其神韵曲高悠然,散發著中華文化的溫醇雅美。
而隨著歷史脈脈相傳,琴面髹漆會越顯歷練,
自然的斷紋、斑駁不減其風采,
細數類分後,還可納得各種趣味,
有如冰裂、有如片梅;又似龍鱗龜紋、蛇腹或牛毛,
沉靜於時間的彈奏下,不覺已過百年。

湖南省博物館:
http://www.hnmuseum.com/

廣陵古琴網:
http://www.guanglingguqin.com/